闻名戏剧家白先勇承受《环球时报》专访:把昆曲芳华的生命力找回来

liukang202412小时前吃瓜热门692
【环球时报报导 记者 张妮】白先勇,生于1937年,小说家、散文家、评论家、戏剧家,著有短篇小说集《台北人》《纽约客》等,小说《金大班的最终一夜》《玉卿嫂》等被改编成电影。其制造的昆曲芳华版《牡丹亭》2004年在我国台北首演后引起轰动,并在全球多地巡回表演。
“19年前,咱们初次将昆曲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带进北京大学。本年是这部戏首演20周年,原班人马回到原本的当地再演一次,我觉得含义特殊。”芳华版《牡丹亭》总制造人、87岁的戏剧家白先勇谈起昆曲神采飞扬。作为我国戏剧守正立异的典型事例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产生了深远影响,有评论称其为“一出戏遍及了一个剧种”的佳作。在该戏近来第五度来到燕园之际,白先勇还带来了新书《牡丹花开二十年》。“这本书记载了咱们20年来台前幕后的故事,也是主创团队寻求昆曲复兴之路的艰苦进程。”白先勇近来在北京承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专访时说,“我信任昆曲是永久芳华的,不然不会穿越时空传承几个世纪。我要把它芳华的生命力找回来。”
白先勇 图源:视觉我国
环球时报:20年前,您主张制造芳华版《牡丹亭》的缘起是什么?
白先勇:那时分,昆曲界第一线的老师傅们都现已到退休的年岁,人才接不上,面对断层的风险,所以咱们要借一出昆曲经典大戏很快地操练一批青年艺人来接班。这些20多岁的年青艺人在2003年承受了“魔鬼营”式的操练。男主角操练“跪步”,两个膝盖磨出血来。女主角跑圆场,跑坏了十几双鞋子。但便是在那一年扎了很深沉的根,从2004年台北首演演到了今日。第二个原因是观众老化了。那时分一说到昆曲,都是爷爷奶奶辈看的。昆曲又被称为“困曲”,和年青人有隔膜,咱们要把年青的观众召回戏院,以青年艺人来召唤青年观众。再者,《牡丹亭》是讴歌芳华、讴歌爱情、讴歌生命的一出戏。爱情故事是普世的,中外年青人都能承受。
环球时报:芳华版《牡丹亭》推出20年来,给咱们的年青人带来了什么改动?海外观众对其点评怎么?
白先勇:这部戏在年青人中得到的遍及比我预料的还要大。许多年青人由于这部戏第一次触摸昆曲,从此爱上了昆曲。本年3月咱们在台湾表演,从高雄演到台北,观众的热心一点未减,许多观众是大学生、中学生。这次来北大表演,3天的票很快卖光。这但是一连3天、共9个小时的大戏,让现代大学生坐9个小时,是很不简单的。昆曲是以最美的方式来描写我国人最深的爱情,所以昆曲的美学招引他们,爱情感动他们。
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在我国演了两年后,2006年咱们就把昆曲带到美国去,想试一试西方观众能不能承受这么好的艺术。咱们先去美国加州大学四个校区连演12场,场场爆满,60%的观众对错华裔美国人。他们看完戏站起来,长达十几分钟的鼓掌声、喝彩声大大出乎我的预料。之前西方人只了解我国的京剧,没想到在京剧诞生的前几百年呈现的昆曲,居然现已对错常老练、精美的表演艺术,并且比他们的歌剧还要早诞生两百年。令他们大吃一惊。
环球时报:您期望通过新书《牡丹花开二十年》表达什么?
白先勇:他人常说,一说到芳华版《牡丹亭》,就想到白先勇,其实我仅仅一个在前面摇旗呐喊的“义工大队长”,这部戏是调集了我国大陆、我国香港区域、我国台湾区域文明精英一起打造的巨大的文明工程。这本书是对20年的总结,重量很重,有1.6公斤重、800多页、90多万字、200多张台前幕后的相片、80个撰稿者,包含主创人员和学者的文章。一出戏能有这么丰厚的材料很少见,在昆曲史中或许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。
我在文明界知道了一大批朋友,他们都是责任来帮我的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召唤力?由于咱们心里都有一种文明使命感。在我看来,19世纪以来,我国传统文明一向处于下风,西方文明更有发言权,每个我国人心中都十分想复兴光辉的文明,咱们仅仅刚好做出了这部戏,这也是天意垂成。
大学生有10%迷上昆曲就够了
环球时报:为什么您以为林黛玉的原型便是《牡丹亭》中的杜丽娘?古典故事中的爱情观是否会被现代年青人以为“爱情脑”?
白先勇:《牡丹亭》在《红楼梦》里被提及了几回,林黛玉看了《牡丹亭》的词乃至心动神摇。两个女孩都是为情而死,她们那种伤春悲秋的理性也很类似。其实,年青人心底仍是期望有一段十分浪漫、海枯石烂的最美爱情,或许得不到就会讲一些嫉恶如仇的话,但爱情原本便是人道的一起需求。
环球时报:您最近开通了小红书账号,现在现已有9万多粉丝了,为什么会决议走进年青人集合的渠道?
白先勇:我很想看看年青人对古典文明的反响,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。现在现已进入AI年代,改变日新月异,在急速改变的年代,我国古典文明让年青人触摸、喜欢,变得愈加重要。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要扎稳,才不会被高科技牵着鼻子走。
环球时报:近年民间有种说法,我国文明出海出现“新三样”——网文、网剧、网络游戏,国产游戏《黑神话·悟空》更是让许多外国人第一次通过游戏了解《西游记》,未来昆曲是否也会与新式文明形状相结合?
白先勇:我也了解到《黑神话·悟空》十分火。假如通过某种新的方式让《牡丹亭》火遍全世界当然很好,不过我觉得昆曲原本便是戏剧中的雅部,是一种小众艺术,咱们不能期望它像热门音乐相同盛行,我国大学生里有10%迷上昆曲就够了。我十分高兴像孙悟空这样的文明元素能传播到全世界,有了第一个,就会有第二个。
使用现代,但不乱用现代
环球时报:昆曲现在是否仍面对断层的风险,未来怎么更好地传承?
白先勇:咱们先要固本。昆曲在上世纪陵夷的时分,有识之士就在姑苏成立了姑苏昆剧传习所,老师傅身上有600多部戏,传到现在的大师身上就减掉一半了,再传给年青人变成两三百部,现在燃眉之急是趁着师傅还教得动的时分,快点去抢救经典的折子戏,这比随意编一些新戏重要得多,假如传统都流失掉,后人不就不会演了吗。一起,咱们还期望有新一批艺人来接班。芳华版《牡丹亭》的艺人都是师出名门,他们现在也都40多岁,很老练了,我期望他们持续传承下去。昆曲进校园也是咱们十分重要的方针,近几年,咱们在北大设立了昆曲课程和昆曲传承方案,在姑苏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台湾大学都设立了相同的课程。
环球时报:我国有不少传统戏剧面对传承窘境,您会给出怎样的主张?比方有哪些东西能够改,哪些东西不能改?
白先勇:传统为本,现在为用。我拿昆曲做比方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咱们打出的旗帜是正统正宗正派的昆曲,昆曲有600多年前史,它有一套十分老练慎重的程式化的美学系统,它的四功五法是不能变的。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,咱们很慎重地把现代舞台美学融入到制造中。比方咱们编剧时有一个大原则,只删不改,汤显祖的词太美了,谁也不能动,但在场次的调集、分配上,咱们通过紧密的整合,这样才会让9个小时的戏看起来不会厌倦。咱们还规划了十几个花神的人物,花神翩然起舞时十分美。咱们还会引进电脑操控的舞台灯光。咱们期望尊重古典但不沿袭古典,使用现代但不乱用现代。
环球时报:您曾表明,一些美国的大学生要上一门通识课——西方文明史,您主张我国的大学也应该编写一本《中华文明史》教材,为何这么说?
白先勇: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教学时发现,一年级的学生都要必修一本《西方文明史》。那本书十分厚,从希腊、罗马史一向讲到现代,所以他们的大学生对西方文明都有根本的了解。咱们的大学生都知道莎士比亚、毕加索,但未必知道汤显祖、马远是谁,对中华文明的开展头绪也不是很清楚。现在我国青年的文明认同不行厚实,这不能全怪他们,许多东西校园里没教。假如我国的大学能集国内外优异专家好好地写一本《中华文明史》,大学生对自己的文明至少会有个浅显的知道。现在咱们的文明认同还比较单薄,要赶忙追回来。
告发/反应

相关文章

面对面|白先勇:是命运之手把我推入了昆曲

04:01十一月底的南京再度掀起昆曲热。时值芳华版《牡丹亭》首演二十周年,11月29日至12月1日,白先勇率全本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原班人马回归,在南京荔枝大剧院连演三天,11月28日白先勇在南京大学展开...

昆曲的守护者白先勇

蒯天这次,我有幸访问了被誉为“60年代现代派旗手”的台湾闻名作家白先勇先生。完全是机缘巧合,上个月,我去北京看望老友、作家出书社社长鲍坚先生,他拿出私藏的好茶,一边烧水暖杯沏茶,一边和我聊起文学圈里的...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