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太原掌故25】从晋国赵氏到晋阳赵氏(上)

liukang20242个月前吃瓜科普1242
鼓起于春秋中叶的晋国赵氏,系出东夷嬴姓,与秦国嬴姓同宗同祖。西周穆王时嬴之造父,因善御克徐之乱,而宠爱于皇帝,封采邑赵城(洪洞赵乡镇),遂以邑为氏,称赵氏。西周末季,赵氏叔带去周仕晋,效命于晋文侯姬仇,但名不显世。在“曲沃桓庄”僭越,与晋侯平起平坐的半个多世纪中,叔带五世孙赵衰,跟随桓庄之族孙辈重耳,成其亲信。继续了67年的晋国“公族之争”,以“曲沃代翼”画上前史句号,拼争一世的小宗曲沃桓庄第三代武公,总算登上晋侯之位。但天不假年,第二年便撒手人寰,其子诡诸继位,为晋献公。献公之世,灭环周小国,开疆拓土;灭“桓庄之族”,严抑公族,消除隐患;扩建绛都,重建宗祠于曲沃,树晋侯庄严,是晋国史上罕见的明君。可是,在他晚年的“骊姬之乱”中,晋国内讧复兴。太子申生被逼自戕,令郎重耳、夷吾亡命国外。赵衰忠实不贰,跟随重耳亡命19年,流离失所,历经苦难。史说,晋文公重耳所以能得国并成果霸业,“有先大夫子余(赵衰)、子犯(狐偃),认为腹心;有魏犨、贾佗,认为股肱;有齐、宋、秦、楚,认为外主;有栾、郤、狐、先,认为内主”(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)。赵衰之功最显,列位榜首。
文公得国后,建全军,置六卿(曾有时刻短时刻扩至五军、十卿),抑公族,重功卿。赵衰先为新上军将,继擢上军佐,虽位在六卿(十卿)中不显,但其“三升”“三辞”“三让贤”,誉满晋国,声名鹊起,使赵氏在晋国口碑、分缘上占尽先机。说起赵衰与文公重耳之联系,至为密切。既为君贤臣忠之主从联系,又同娶隗氏姊妹,为连襟;后来文公将其女下嫁于赵衰,又成为翁婿。君臣联系、两姨联系、翁婿联系,可谓家、国融为一炉。赵氏在晋国私家大族中,难有出其右者。
史载,晋国赵氏虽开宗于叔带,但赵氏在晋显世于赵衰,尊为国戚,位在国卿,遂为晋国赵氏之祖。晋襄公六年(前622),年高德劭的赵衰在世,位在卿列的栾枝、先且居、胥臣等亦先后谢世。赵衰与叔隗所生的长子混血儿子赵盾,立为赵氏之嫡。第二年(前621),襄公废新上、下二军,康复全军六卿制,确认以公族狐氏之狐射姑为中军将,私家赵氏之赵盾为中军佐。可是,襄公为太子时的太傅(教师)阳处父,久受赵衰恩惠,图报之。他压服襄公,改赵盾为中军将,以狐射姑佐之。30岁刚刚出面的赵盾,位膺正卿,成为晋国一人之下的“执国政”者。关于阳处父之梗作,狐射姑怀恨在心。一年韶光,襄公卒。在立新君等诸问题上,狐赵不好,对立表面化,且此刻狐射姑派族员狐鞫居刺杀了阳处父。赵盾则一不做,二不休,驱赶中军佐狐射姑,吓跑下军将先蔑,打压五大夫乱,斩上军将箕郑、下军佐先都,六卿之中只要上军佐荀林父逃过。三年之间,独专晋政,手法之辣,速度之疾,可窥一斑。
公元前607年,晋灵公十四年,已是成年的灵公,仍好像铺排,与专政之赵盾,对立日深,形同水火。他私蓄刺客鉏麑,行刺赵盾未遂。一计不成,再设一计,请赵盾赴宴公宫,欲在饮宴之中,将其擒杀。可是,其身边早有赵盾密间,机事不密,预谋暴露。赵盾在死士灵辄救助下,逃出国都。赵盾族弟赵穿闻讯,斗胆妄为,竟杀灵公于桃园。在处理灵公后事中,赵盾未治赵穿弑君之罪,却派他承迎文公庶子黑臀回晋继新君之位,史称晋成公。对此,晋国史官董狐,秉笔直书:“赵盾弑其君。”赵盾口喊委屈,董狐当面责其:“子为正卿,亡不越竟(境),反(返)不讨贼,非子而谁?”(均见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)。盛极必衰,赵盾之擅权,赵氏之实力,倾于朝野,鲜有匹者,为后来的“下宫之役”埋下灭族之祸。
公元前601年,赵盾死,赵党郤缺跳过荀林父升中军将,为国正卿。在其保护下,盾子赵朔,擢下军之佐,径入六卿之列。赵朔早娶成公之女、景公之妹庄姬为妻,既为上卿,又是晋侯之婿,实力可想而知。可是,赵朔寿短不济,早夭于“鞍之战”前。旋支撑赵氏的正卿郤克又死。早对赵氏擅权怀恨在心,大存忌惮的晋景公,趁此良机,拔擢赵氏政敌栾武为正卿。偏偏此刻,赵氏宗族又爆出赵婴齐与侄媳庄姬私通丑闻。赵氏内讧经年不息,终究以驱赶赵婴齐出族告终。婴齐被逐奔齐国,庄姬恨极赵同、赵括。遂向其兄景公进谗:“原(赵同)屏(赵括)将作乱。”(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)。正寻机除赵的晋景公,得庄姬诬告,正中下怀,哪论真伪。一想到赵盾放纵赵穿弑杀灵公,视成公同虚设,为所欲为。尤其是自己临位后,违悖己命,迁都新田之事……三代国君,屡受赵氏钳制……遂谋发“下宫之役”,合围赵氏之宫,捕杀赵同、赵括,灭其族骨干,唯有庄姬之子赵武,因蓄居景公之宫,幸运逃脱,免于杀身,太史公称其为“赵氏孤儿”。显赫多年的晋国赵氏,遭此大难,土崩瓦解,倏忽式微,仅存赵武一脉,孤悬一线。
近期热门
【太原掌故24】依晋阳 展雄图
本来你是这样一届省运会,网友的谈论亮了!
责编:白伟
版式:谢姣姣
查看:魏杰
告发/反应

相关文章

《史记·赵世家》“赵氏孤儿”故事的来历与演化

“赵氏孤儿”的传说咱们都耳熟能详,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家十分喜爱的一个别裁。我国古典四大悲惨剧之一就有元代纪君祥的杂剧《赵氏孤儿》;法国文豪伏尔泰也受其启示创造了诗剧《我国孤儿》;2010年还有陈凯歌导演...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