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先勇谈芳华版《牡丹亭》。汹涌新闻记者 王诤 视频修改 李思洁。(03:43)
9月13日,“芳华版《牡丹亭》首演20周年庆演系列学术讲座”之“芳华版《牡丹亭》‘西游记’”在北京大学百周年岁念讲堂李莹厅举行。该戏总制作人,小说家、散文家、评论家、戏剧家、学者白先勇,于当晚七点整按时呈现在一众学子面前。
2024年,是芳华版《牡丹亭》首演20周年。作为戏剧守正立异的一个典型事例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在昆剧表演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,有评论称其为继“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”的《十五贯》之后,又一个“一出戏遍及了一个剧种”的佳作。本年以来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开端了首演20周年庆演的新一轮巡演,原班人马所到之处遭到热烈欢迎,再现当年一票难求的盛况。
白先勇讲演。图片自北京大学新闻网
“以青年的艺人来召唤青年的观众”
“我和北大的缘分是很深的。”本年现已87岁的白先勇在开场白中回忆说,自2005年初次将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带进北大表演,“其时也是叶朗教授引入的,之后2006年、2009年、2016年,咱们四次来北大表演。本年是这部戏首演20周年,从9月14日到16日,一连3天合计9个小时,是第五度来到燕园表演。”
“我自己和昆曲间有说不清的缘分。”9岁时,白先勇在上海跟着家人,在美琪大戏院看到了梅兰芳、俞振飞表演《牡丹亭》的一折《游园惊梦》。“那是1945年,抗战刚刚成功,梅兰芳现已8年没演戏了,所以咱们都去看他,真的是万人空巷。听说黑市上一张票价顶得上一条‘小黄鱼’,走运的是,其时有人送票到咱们家来。”
现场摆放的白先勇新书 《牡丹花开二十年——芳华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》。汹涌新闻记者 王诤 图
昆曲自此在少年白先勇心中扎下了根,其间篇小说《游园惊梦》就来自于此。“其实我不是昆曲界的人,我是写作的,是命运的大手把我面向了昆曲。我在1948年脱离上海,1987年复旦大学聘我做访问学者,时隔39年后重回上海。上海昆剧院其时在演全本《长生殿》,我本认为昆曲的血脉现已斩断了,没想到它在舞台上浴火重生,看得十分激动。”
白先勇自那时起便再度动心起念。“昆曲是咱们民族的珍宝,这么了不得的艺术必定不能让它式微下去。我心里边发愿,就一步步地到了2003年有了改编《牡丹亭》的主意。这儿要声明一下,我仅仅‘昆曲义工’,是‘昆曲义工大队长’罢了。我在前面摇旗呐喊,死后是一大批艺术精英、文学学者们万众一心、齐心协力。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到现在20年了,可以说是两岸文明交流最成功的典范之一。”
为什么命名为芳华版《牡丹亭》?白先勇细说了其间的缘由。“榜首,那时候昆曲界榜首线的教师傅们都现已到退休的年岁,人才接不上,有断层的风险,所以咱们要借着一出昆曲经典大戏,很快地来操练一批青年艺人来接班。”
芳华版《牡丹亭》,俞玖林饰柳梦梅,沈丰英饰杜丽娘。江苏省姑苏昆剧院供图
“在汪世瑜教师、张继青教师还有翁国生导演的带领下,这些艺人在2003年一整年承受了严厉的操练,咱们说是‘魔鬼营’式的操练。男主角(俞玖林扮演柳梦梅)说,‘肌肉在焚烧,骨血在割裂。’他操练‘跪步’,两个膝盖磨出血来;女主角(沈丰英扮演杜丽娘)跑圆场,跑破了十几双鞋子,哭出了一缸眼泪。咱们这个戏真的是‘血泪斑斑’,但便是在那一年扎了根,扎了很深沉的根。从2004年台北首演,才演到今日。”
“第二个原因是观众老化了。那时候一说到昆曲,哦,是奶奶爷爷(辈)看的。昆曲又名‘困曲’,看了想睡觉,和年青人有隔膜。所以咱们要把年青的观众召回戏院里边来,以青年的艺人来召唤青年的观众。再者说,《牡丹亭》自身也是讴歌芳华、讴歌爱情、讴歌生命的这么一出戏。我信任昆曲原本便是有芳华生命力的,我现在要把它芳华的生命召回来。”白先勇说。
芳华版《牡丹亭》。江苏省姑苏昆剧院供图
“咱们到莎士比亚的故土、希腊悲惨剧的故土踢馆去了”
“昆曲,看姓名‘昆’,就来自昆山。咱们现在说到昆山,如同便是许多台商的工厂。为什么昆曲发生在昆山,我想这和吴语的方言特征有关,这就像西方的歌剧发生在意大利,意大利文便是十分具有音乐性的。吴语也是如此,决议了昆曲唱腔的美丽,然后又通过六百年来戏剧家和文人的打磨,变成了一种十分精美的剧种,逐步扩展到全国。从晚明到清朝的乾嘉年代,昆曲是名副其实的国剧。”白先勇持续解说道。
“昆曲从苏杭一带传到北方,首要是由于皇帝喜爱,乾隆的‘御班子’就有一千人,这也引得皇亲国戚对昆曲的追捧。而一般市民也酷爱昆曲,每年姑苏的虎丘都会在中秋节前后举行民间竞赛,好多人唱到天亮选出个冠军来……尽管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式微了,但这并不代表昆曲艺术成果的不再。它的美学造就现已在那个标杆上了,是‘百戏之祖’,后来京剧的开展也受它的影响。2001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告榜首批‘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’,19个项目当选,咱们的昆曲艺术是首项。”
讲演完毕后,大学生们聚拢在白先勇身旁。汹涌新闻记者 王诤 图
“也正是基于此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在我国演了两年后,2006年咱们就想把昆曲带到美国去,想试一试西方的观众能不能承受这么好的艺术。咱们先去了美国西岸,在加州大学四个校区,伯克莱校区、尔湾校区、洛杉矶校区、圣芭芭拉校区连演12场,场场爆满。最贵的是200美元的套票,也悉数卖光,并且60%来看戏的观众对错华裔的美国人。一开端咱们还忧虑全本9个小时的表演,他们会不会觉得太长了,中心走掉了岂不是很丑陋?成果他们看完戏站起来,十几分钟的鼓掌声、喝彩声。当然,咱们在表演之前做了许多的预备工作,其间很重要的是翻译,李林德教授是昆曲世家,他翻译了字幕,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剧情的关键抓住了。”
白先勇介绍说,《牡丹亭》之后还走到美国东海岸、英国伦敦、希腊雅典表演。“咱们到莎士比亚的故土、希腊悲惨剧的故土踢馆去了,都取得了很大的反应。在英国表演时,时任驻英大使傅莹十分帮助,并且她一连来看了三天。《泰晤士报》,《卫报》其时都给了四颗星的点评,《泰晤士报》上一周内发了两篇剧评。”
在白先勇看来,《牡丹亭》作为东方的爱情神话,与西方莎士比亚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恰为对照。“后者是悲惨剧,里边的人物死掉了就死掉了;《牡丹亭》中杜丽娘死了又活过来,所以咱们我国人的爱情是爱得‘起死回生’,要有个大团圆的结局。其实,这两个东西方的爱情故事简直一起诞生,《牡丹亭》是1598年,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是1596年。并且很巧,两位巨大的剧作家都是在1616年过世的。”
“咱们发现关于昆曲的美,西方人是懂的。《牡丹亭》里的‘惊梦’讲什么呢?芳华年少的杜丽娘在游园后,做了一个春梦,梦中有一个俊朗墨客抱着她在牡丹亭,两个人有一段鱼水交欢。这在舞台上怎样体现呢?难啊,总不能脱衣解带。汪世瑜教师在此处的规划十分有艺术感,用水袖的交来搭去呈现这种纠缠。西方人看了直呼,舞台上的男女之情这么体现,So graceful(那么高雅)、So expressive(如此动听)。昆曲便是以最美的方式,来体现我国人最深入的爱情。”
“这些都给了咱们很大的决心,昆曲的确是全人类的文明遗产。之前西方人仅仅了解我国的京剧,没想到在京剧诞生的前几百年呈现的昆曲,居然现已是一种十分老练、十分精美的表演艺术,令他们大吃一惊!并且比他们的歌剧还要早诞生两百年。咱们想想看,西方从文艺复兴后,特别是到了十九、二十世纪,整个国际的文明发言权在他们那里,歌剧、芭蕾、古典音乐不胜枚举,没想到我国的昆曲也能和它们(这些艺术方式)等量齐观。”白先勇说。
汹涌新闻记者 王诤
(本文来自汹涌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汹涌新闻”AP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