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断航26年的小清河,迎来初次载货试航。河水卷着年月向前奔腾,世人对小清河的价值判别,跟着年代变迁悄然改动。
早在100多年前,便有一群心怀叵测的日本人,以激烈的“使命感”收集小清河两岸的情报,为侵犯献计献策,大力宣扬殖民有理有利。在他们对我国经济社会事无巨细的浸透中,能够窥视其野心勃勃。
从“瘠薄说”转向“丰饶说”
“‘我国’这个标题,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,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。”在民国初年的作品《日本论》中,早年留学日本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如此感叹。
而对山东,早在甲午战争前,日本人便进行部分查询,以沿海区域为中心要点收集军事情报,派出的人员较为零星,规划并不大,主要以相似游击的方法举动;德国占据青岛后,日本逐步对山东资源发生爱好,受李希霍芬相关学说影响,“山东瘠薄说”开端改动风向;尤其是日本占据青岛后,对山东“富源”打开大规划实地查询,倡议“山东丰饶说”。
其时,日本专设东亚同文书院,作为以研讨我国现状为专务的校园,秉承19世纪80年代(汉口)乐善堂和90年代(上海)日清买卖研讨所传统,十分重视我国社会情况的实地踏访。从1901年开办第一届起,每届学生用三个月至半年时刻,数人结为一组,前往我国某地查询,并将见识整理成“查询游览报告书”。20世纪上半叶的40余年间,东亚同文书院学生5000余人先后参加我国查询,游览路途700余条,广泛除西藏之外的我国一切当地。
1902年,东亚同文书院遵循院长根津一的办学政策,派出第一批学生赴山东进行为期两周的“修学游览”。1907年7月,同文书院职工西村佐人率“山东省路途游览班”从上海抵达青岛,开端历时两个月的山东游览查询。其查询路途为:沿胶济铁路向西经潍县、博山、周村到济南;由济南沿小清河水路前往羊角沟(今潍坊寿光羊口镇),再从海路抵达莱州虎头崖,最终乘坐汽船抵达烟台芝罘。
此次山东游览查询,要点是青岛和济南,查询时刻各为两周。此外,学生在潍县、周村进行为期一周的查询,发现潍县交通便当,人工费廉价,土货买卖兴隆,是山东工商业重镇;而周村作为山东重要的产品集散地,不只物资丰富,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亦大有商场,但外商本钱没有进入。
这类经济查询为日本工商本钱进入山东供给了第一手资料。到1912年,因日商在青岛竭力推销日货,架空德国产品,日本对青岛的直接买卖额已超越德国,成为青岛最大的买卖目标国。
从“点、线”到“面”的更迭
1912年,东亚同文书院第10期学生查询山东,在日志中记载了在羊角沟发现商场上东乡将军印等许多日本杂货。在龙口一带,书院学生发现停靠的七艘汽船有五艘飘荡着日章旗。可见,在山东沿海区域,日本在航运业和商贸范畴已获得优势。
近代日本人对小清河的查询,阅历了从“点”“线”到“面”的更迭。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曾在1910年深化且体系地查询过小清河流域。《支那省别全志山东省志》中总结了学生的查询效果,记者查阅该书,其记载令人细思极恐。
在“小清河沿岸的都会”一章中,作者概括总结了小清河沿岸19个乡镇的特色。一开篇就是黄台桥,这儿是小清河民船水运的终点站,常常调集民船二三百艘,土栈甚多,西岸是铁道库房。当地邻近民船吃水仅二尺余,去往羊角沟的顺航平常三天多,增水期两天,逆航需求一周到十日,三四五月为少水期,六七月为增水期,此外飞行时刻还受风向左右。此处河深约三尺,河底是较平的泥土,河宽在20米左右。
黄台桥之后的乡镇叫沙洄,此地树木甚多,两岸杨柳苍郁,有二三十户居民。接着第三、第四个乡镇是淡头、巴子街,这儿有为船夫供给食物的商铺,市街在河北岸。在鸭旺口码头,其时声称有人口一万,学生们却发现人迹甚是寥寥。却是有水上差人分署,交通略微茂盛。
对羊角沟,该书三十三章做了特别具体地阐明,从方位、地形、气候,港湾和民船,户数及人口,市街及官衙,市况及商业,工业及物资,地形及交通,饮料水及日子程度等多个方面解剖。羊角沟以大平街为中心,南北各有三路并行,小清河南面沿岸是陶器商和大型木材商,其北则没有商业,并附有具体地图。羊角沟的路途一般不完整,只要去潍县的路途通往市外。此地作为山东内地杂货进出的港口,在铁路注册从前,商场十分活泼,后来跟着青岛的昌盛,其昌盛被抢走,但由于营口、沙河子方向有许多木材流入,商人还能保持当年的状况。
查询中,日本的学生还看到羊角沟的各类民船为最多。“在这儿和黄台桥之间来往的船舶,与其他当地所见稍有不同,船身由两部分组成,前后用铁钩相连,船体甚长。在陆地上,运盐或其他货品多用骆驼,还有大车、小车等,在去潍县的路上,有一千多辆大车。因路途为沙地,车简单陷入土中,行车极为困难。”
在小清河一章的结尾,日本学生们还记载了羊角沟的物价和劳作力价格,大米一斗要一元两毛,一碗面要二仙(一毛),盐厂的劳作者一天收入两毛,雇一辆马车一天要六吊钱,租借民船一天要两元到五元不等。
意在培育更多代言人
日本人对小清河的重视并未减缩。1915年,活泼在山东的野战邮政官员田中次郎,以个人名义出书《山东概观》一书。该书共九章,分别为风土、物价薪酬与日子状况、物资及销路、金融状况及其组织、对日爱情、教育、卫生、山东与其他区域的通讯联系,附录为野战邮政官员观察到的最新青岛信息。
其间,在介绍小清河时,有一段特别的见地:“现在只参加济南下流买卖。黄台桥坐落山东铁路延伸支线上,是小清河在济南的码头。从黄台桥到羊角口,水深不足以通汽船,只能以帆船运送,听闻有疏浚之举,却不见实施。”因近代铁路的注册与汽船运送的开展,小清河买卖辐射规模骤减。日本人也观察到其时民国政府有疏浚小清河的方案,却因政局动乱、资金筹集难等无法完成,益发加快了其运河功用的阑珊。
当年的小清河具有很强季节性,冬天有结冰期,商人多闭店回来当地过冬,以民船为生的人们也多是在春、夏、秋天劳作。这在羊角沟体现尤为显着,在夏天客商聚集,人口增加,冬天则简直会削减至三分之一。在《支那省别全志山东省志》中,学生们这样写羊角沟的人口:“冬天小清河结冰,所以结冰期间人口甚少。春、夏、秋三季稍茂盛者,其居民以土著山东省民及移居直隶省人、满洲人为最多,多来于冻结期前。这儿的住家数不到一千户,寓居的房子也很粗陋,很少有永久性的运营,只要具有小本钱的杂货商。冬天的羊角沟,由于人口急剧削减,实际上十分幽静,所以这儿有许多商人,在芝罘、龙口、营口、济南等地寓居。本地的人口,盛夏时据称有两万名,其实在五六千人。这其间有陆地和船上两方面,前者四五千,后者有季节性,由于有民船二百至二百五十艘,寓居者在一千人左右。”
上述记载,在1916年东亚同文书院第13期学生的游览志《暮云晓色》中得到照应。其时,“羊角沟是沿着小清河飞行的航船调集地,也是由济南来的货品,或是由此地运往济南或塘沽的货品集散地,且是交通要冲。民船停靠数量四百有余。大街虽不甚整齐,却是朝气蓬勃。人口仅有五千,作为乡间,仍是归于值得一看的城市。”
第13期学生在羊角沟还有一段特别的阅历,折射出他们的野心。在羊角沟,学生们需求寻求差人署长的协助。这位差人署长曾在东京的差人校园留学三年,但令学生意外的是,他们并未得到这位署长的周到招待。
“每次见到留学日本归来的我国人,感觉他们见到日本人会思念从前的曩昔,念及此情,对日本和日本人怀有好感。意外的是,见到我等时,他们想起日本留学中从前遭受的耻辱和诬蔑,反而涌起恶感之情。排日派傍边,此类留学归来的人居多。留日学生怎么被日本学生轻视,又是怎么被欺负的,尽管没有目击过,但遭受耻辱却是现实。咱们忍不住为日本教育者当局的处置感到气愤。”学生们在行记中写道,看似是呼吁日本政府善待我国留学生,其实意在从文明认同视点培育更多代言人。
在东亚同文书院学生看来,羊角沟昌盛与荒芜并存,尚有一线希望,但跟着近代交通运送的开展和小清河续航才能的式微,羊角沟等小清河沿岸乡镇逐步淡出了日本人游览查询的视界。在第15期学生“江苏山东班”于1917年自济南黄台桥沿小清河飞行至羊角沟后,书院再未派出学生对小清河两岸进行了解查询,而是将要点转至胶济、津浦铁路两边的城乡,持续对山东进行长时间镇定、理性、细腻的研讨剖析。正是经过对情报的充沛获取和使用,日本对山东有着全方位、立体式的情报研讨,这值得国人警醒和反思。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报导)